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 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 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体育网 > 新闻中心

捧起冠军奖杯时,感觉付出很值得

时间:2025-01-06 09:26:37

  队员们的日常训练。(受访者供图)

  你是否知道,缺冰少雪的安徽竟走出了一支冰球场上的“威武之师”?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大学生冰球联赛甲A组比赛中,安徽新华学院冰球队勇夺冠军,这是该队第三次获得该赛事冠军。1月4日,记者走进安徽新华学院冰球队,聆听夺冠背后的故事。

  从自娱自乐到征战赛事

  2006年,安徽新华学院成立了轮滑协会。球队教练张爱臣说,最初组队时只有十几个人。那时在轮滑课结束后,部分同学用扫帚当球杆,用乒乓球当击打的小球,穿着轮滑鞋自发组织比赛和娱乐。2011年起,他带领团队开始研究轮滑项目在高校发展的可行性。

  张爱臣说,第一次带队出去参加交流比赛时,不足之处一下子暴露了出来。后面通过一次次比赛积累了经验,不过还是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跨项选材被提上日程。安徽新华学院也正式开启“轮转冰”改革。所谓“轮转冰”,就是将轮滑选手转项为滑冰选手。因这两个项目技术层面相似度较高,竞赛规则也高度一致,有轮滑球功底的队员们在较短时间内可以适应冰球基本的技术要求。

  记者了解到,因没有天然的冰场,2017年,学校为了支持轮滑球(冰球)项目的发展,建设了国际A级赛事标准的轮滑球场地和相关的配套设施。此外,强化冰球教师队伍建设。从2017年开始,正式组队参加各项赛事。

  刻苦训练提升技术和体能

  1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该校轮滑球场,队员张春阳正在球场上“驰骋”。“在决赛阶段的几场比赛中,我均有进球。”两次随队夺冠的张春阳说,平时的训练以轮滑球为主,轮滑球与冰球两个项目技术较相似,“轮转冰”对队员们还是有一定要求的,要快速切换,打出应有的技战术。

  三度夺冠,引发外界关注。球队教练张爱臣说,这么多年,队伍在成长,他自己也在学习和成长。“规则得学,战术得学,装备得买。学生来训练,我得保证他们的安全。”

  每年寒暑假队员们留校训练,张爱臣早上都会准备好早餐,“营养得跟上,煮好土豆和鸡蛋,一个队伍几十号人,光鸡蛋一早上都要吃掉一筐。”

  冠军背后所付出的是更多的汗水与努力。记者了解到,每年的夏天队伍都会有一次集训,来自各年级、各专业的队员在体能上有差异,为了弥补体能上的不足,踩轮滑滑上合肥大蜀山顶便成了集训中的常规项目。为了把体能练好,教练要求队员们先小跑登顶大蜀山,下来后换上轮滑鞋再滑上山顶一次。

  在球队副队长葛子玄看来,急停、急转、拨球、传球、射门,看似简单的一个动作要反复练习,想要在球场上打出精彩配合,脚下功夫尤为重要。“不能怕受伤,训练中难免会跌得青一块紫一块。”作为队伍中的前锋,光射门这一项训练,他都已记不清挥舞了多少次球杆。他说,成功进入校队后,日常训练需要不少时间,有时晚上也要跟着练,但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再次夺冠,其中的累与辛酸只有自己知道,“捧起冠军奖杯的那一刻很激动,付出是值得的。”先后向国家队输送15名队员

  在球队教练张爱臣眼中,球队在一些方面还存在劣势,如只有在大赛前才有机会在冰球场馆内进行封闭式的集训来适应,在球队的人员选拔上也存在流动性大的问题等。

  为应对这些情况,安徽新华学院特别重视梯队建设,轮滑(冰球)俱乐部实行三级选拔制。为了能让年轻队员迅速成长,每次大赛张爱臣都会带上新队员一起,让他们在有限的出场时间内适应比赛强度与氛围。“安徽新华学院并没有体育专业,更没有冰球专项,校队队员来自各二级学院不同专业。”张爱臣介绍,致力于培养教练员、场馆运营管理人员、器材开发人员、翻译人员、体能师、按摩师、营养师等等,是这支队伍区别于其他队伍的地方。

  记者了解到,经过十余年发展,安徽新华学院现已成为“中国轮滑运动示范学校”“安徽省轮滑球训练基地”。截至目前,安徽新华学院轮滑(冰球)队已在全国大学生冰球锦标赛等多项赛事中取得佳绩,先后输送15名冰球、轮滑球队员进入国家集训队(含4名冰球跨项集训队队员)。(记者 孙召军 魏鑫鑫)

来源: 新安晚报   编辑: 刘晓东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