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 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 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体育网 > 政策法规

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

时间:2009-05-28 17:00:4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精神,按照《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我省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如下决定。

  一、正确认识体育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开创体育工作新局面

  体育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体育的多元功能越来越显示出来。体育有利于增强全民族身体素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和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实践中形成的“祖国至上、敬业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友爱、艰苦奋斗”的中华体育精神,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

  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社会事业的进步,我省体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群众体育蓬勃开展,体育人口逐年增加;我省运动员在国内外一系列重大比赛中取得可喜成绩,射击名将许海峰实现了中国在奥运会金牌榜上“零”的突破;体育场地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体育产业开始起步,体育法制建设步伐加快。但是,我省整个体育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总体投入不足,现行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方面也有诸多与日益激烈的现代竞技体育不相适应之处;体育事业的发展同全国先进省市比,差距较大,同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相比,也很不相称。既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也影响了体育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功能的发挥。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来认识体育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加快体育改革的步伐,促进我省体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坚持体育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以增强人民体质为基本任务,以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为基本方针,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为基本发展思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为基本依据,加快实施科教兴体战略,为2010年前把我省建设成为体育强省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现在起到2002年我省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加快推进群众体育社会化。初步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具有安徽特色的全民健身网络体系。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达到85%以上;培养1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建成30个全国体育先进县、40个省级城市体育先进社区、200个省级体育先进乡镇。

  加快推进竞技体育集约化。深化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并完善“初中高级训练一条龙”和“科教训一体化”的训练管理体制。深化竞技体育运行机制改革,扩大竞技体育外向度,提高科学训练水平。一些运动项目达到亚洲或世界先进水平,在全国九运会上实现争先进位的目标。

  加快推进体育产业多元化。鼓励和倡导社会各界多形式、多渠道兴办体育产业,形成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新型产业,逐步成为我省第三产业新的增长点。加快推进体育设施现代化。拓宽体育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渠道,全省人均占有体育设施面积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建成一批能承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或世界单项锦标赛的现代化体育设施。

  加快推进体育管理科学化。基本建立政事分开、职责分明、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体育行政管理体系,初步建立符合安徽省情的体育法规体系,健全体育行政执法队伍,提高体育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加快推进体育队伍专业化。重点培养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努力造就一支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竞技水平等方面有机统一、协调发展的高素质的体育专业队伍。

  三、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努力增强人民体质

  增强人民体质是为人民服务宗旨在体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对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的作用,调动各部门和各级各类社会团体的积极性,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和《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促进农村体育向乡镇延伸,城市体育向街道延伸,职工体育向企事业单位延伸。推广普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简单易学的运动健身方式,逐步使体育健身活动进入千家万户。县以上各级政府每年应举办多种形式的单项运动会,每4年举办一次以全民健身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运动会。

  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全社会都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切实解决学校体育师资、经费、场地设施等问题,通过开展先进评比等活动,不断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发展。

  社会体育是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幸福的公益性社会事业。各级党政机关要带头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各有关部门、社会团体要大力组织开展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少数民族体育、残疾人体育、老年人体育以及本行业的体育活动。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应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抓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

  县及基层体育工作是整个体育工作的基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投入和场馆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加强,积极开展争创体育先进县、体育先进乡镇和体育先进社区的活动。要依法加强对体育社团的管理和业务指导,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

  四、深化体育训练体制改革,加强业余训练和优秀运动队建设提高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可以树一方形象,凝一方人心,鼓一方士气。省级体育行政部门要把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列为重点工程,全力以赴做好迎接全国九运会工作,同时筹划好迎接全国十运会、十一运会的准备工作。要认真落实《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及其滚动计划,力争在国内外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省为国争光。加快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健全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教练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特别是优秀运动员的培养,开展评选安徽省十佳运动员活动,营造优秀运动员等体育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社会环境。理顺体育教育、体育训练和体育科研的关系,积极创造条件创办培养高级体育人才的院校。有条件的运动项目应积极推行协会制,鼓励社会各界兴办体育俱乐部。强化科教兴体观念,加大体育科技投入,增强体育科研实力。鼓励大中型企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鼓励社会各界多形式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群。

  业余训练是竞技体育的基础,又是培养社会体育骨干、提高群众体育水平的重要环节。县以上各级政府要增加业余训练投入,对重点业余体校、单项运动学校学生的伙食和营养,应根据当地经济条件、生活水平和学生运动量的实际消耗与生理需要,按略高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50%左右的标准给予补贴。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应密切配合,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普通高中教育的体育特色班,并定期进行专项评估。教育行政部门要对体育行政部门所属的业余体校在招生、转学、升学等方面给予支持。根据体育人才需求,结合中专布局调整,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对现有的体育中专学校要扩大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在具备条件的城市中等师范学校开设体育班;体育行政部门要重点抓好业余训练,加速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建立优秀运动员选招制度、就业转岗培训制度、体育运动伤残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认真做好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做到严把进口、疏通出口、减轻包袱、精干队伍。对世界三大赛前八名、亚洲和全国三大赛前三名的运动员,符合条件的可特招到高等院校学习。

  五、加大体育产业开发力度,加强体育市场管理

  发展体育产业不仅是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拓宽第三产业发展领域、提升第三产业比重的有效途径。目前我省体育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薄弱,各级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积极予以扶持,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体育市场的培育和开发。要坚持“以体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发展体育主体产业,开发体育无形资产,重点培育健身娱乐和竞赛表演市场,积极开发体育服装、器材等体育用品市场,继续做好中国体育彩票销售工作,进一步发展体育旅游。要通过运行机制的变革,盘活国有资产,开发体育资源,建立补偿机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建立健全体育市场管理机构和行政执法监督队伍,维护体育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各级工商、公安、物价、税务、卫生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共同依法做好体育市场的管理工作。 

  六、突出重点,改善公共体育设施

  体育设施是城镇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培养体育人才和开发体育产业的必备条件。县以上各级政府要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及用地纳入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城市居住区应把体育设施作为必备设施纳入规划指标,统筹规划,同步建设。农村乡镇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建设和改善体育设施。要重视体育设施的多元功能和环境配套设施的建设。鼓励国内外企业和社会各界集资兴建体育设施。

  努力改变公共体育场地严重不足和大中型体育比赛场地偏少的现状,把公共体育设施作为文明城市的评比条件。省在3年内多渠道筹集资金,抓紧建设省九运会八大体育设施。2002年前,各县(市)公共体育设施力争达全国体育先进县要求的硬件标准,乡镇建成篮球场和体育活动室。省辖市要兴建或完善一批能承办全省综合运动会或全国单项比赛的公共体育设施,行署所在地应建成中型体育场馆。黄山市应建成与现代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体育设施,省会合肥市的公共体育设施应达到承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或亚洲、世界单项锦标赛的能力。要管好、用好现有体育设施,提高利用率。努力创造条件,使所有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环境优美、服务优质的健身、休闲和娱乐场所,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馆,在满足教学需要、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也应向社会开放。开展体育场馆定级评优工作,提高体育场馆规范化管理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七、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

  体育事业是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体育事业是国家、社会和公民共同的责任。财政投入是维持和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来源和基本保障。各级政府要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投入。对小型体育场馆及运动员训练用房的固定资产投资,按零税率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社区、乡镇公共体育设施和社会公共体育设施,纳入当地公益性支出计划。要加强对体育资金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建立健全体育专项资金制度,实行专款专用,确保重点投入,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挪用、克扣。在坚持政府投入主渠道的同时,应充分利用社会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调动多方面积极因素,鼓励组织和个人对体育事业的捐赠和赞助,鼓励和引导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投资体育,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为投资体育创造良好的环境,逐步形成国家、集体、个体共同兴办体育的格局。

  八、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

  发展体育事业是我省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一项重要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为基本依据,制定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并督促有关部门协同努力,按期完成。要切实做到“六个纳入”,即把体育事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政府议事日程,纳入政府任期考核目标。要建立体育工作评估体系,实行量化考核,奖惩兑现。各级党委和政府每年要专门研究一二次体育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干部队伍。各级党委和政府应配齐配强各级体育部门领导班子,完善学习培训、选拔任用、实践锻炼和监督管理等制度,加强体育干部后备队伍建设。

  要加强体育宣传,争取全社会对体育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各新闻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体育宣传范围,加大体育宣传力度,注重体育宣传效果。要依法行政、依法治体,建立健全符合安徽省情的体育法规,逐步完善体育执法监督体系,使体育工作全面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来源: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